天灾末世之农女有空间

第41章 买鸡崽

来,咱大家都快点吃吧,别舍不得动筷子,冷了油就腻住了!”

宋老太看着膝下这些儿孙,心里是很满意的,都不争不抢呼吸谦让,都是好孩子啊!

“那我就先吃了!”

宋海涛嘻嘻哈哈的夹起了一个饺子,张嘴一咬,里面的汤汁瞬间溅了出来,弄了他一手。

他嘴里咬着肉馅,烫的嘶嘶哈哈,却没吐出来,咀嚼几下,硬是咽了下去。

“哎呀,实在是太好吃了!”

尽管烫的够呛,他仍旧开口称赞道,口腔一边的肉已经被烫的起皮了,他也无知无觉一样。

“你倒是吹吹啊!”

宋老太扶额,感觉这小儿子没救了,这么大个人都没有人家韩陵稳当。

“好好的玩意儿,让你吃白瞎了!”

宋海龙真担心他东西没吃几口,人再出点事,比如说烫破喉咙或者噎到嗓子。

“太好吃了嘛!”

他寻了抹布擦手,再吃第二个已然聪明多了,先轻轻吹了吹,才细嚼慢咽的吃下去

宋锦月吃了几个饺子,馅是宋老太拌的,味道可以说是很不错了,但就差一点,她怀念起现代那用来点蘸的油辣子。

不过,这个世界似乎并没有辣椒这种东西,一般吃辣都是以胡椒代替,感觉挺可惜的,她空间倒是也有卖辣椒油,但是不能轻易拿出来。

宋锦月在心里默默叹息,其他人确是吃的有滋有味的,一大盆饺子很快就见底了,大家肚皮都吃的圆滚滚,嘴巴油汪汪的。

“哎呀,好撑啊!”

宋锦楠捂着肚皮,躺在草席上一动也不动,看样子是真撑住了。

宋锦月怕他积食,让他喝了点温水漱漱口,又洗了手和嘴巴,给他拎到院子里,让他慢悠悠走几圈。

韩陵没像宋锦楠一样吃撑,但他也一样洗了手和嘴,跟了出去,和韩陵一样慢悠悠的走了起来。

“二叔,你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

宋锦月来到蹲在地上劈柴的宋海龙旁边,低声问了一嘴,“比如说,读个书啥的?”

宋海龙闻言明显一怔,思绪流转间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一些往事,他儿时也曾幻想过要读书,要当大官,要为国效力,要做有用的人。

也曾私底下淘弄过一些纸笔,跑到十里外的镇上,蹲在书院门口,偷听着里面学子们清朗的读书声以及夫子孜孜不倦的教诲。

爹死以后,田地年年遭灾,大嫂要分家,弟弟年幼,母亲身体不好,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虚无缥缈的梦,肩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。

“你这丫头,瞎说什么呢!”宋海龙收起情绪,轻轻一笑道,“你二叔我一个粗莽匹夫,最受不得文人那股酸腐气了!”

他说的轻飘飘的,倒也真是放开了,有些事既然知道不可为,又何必强求,人生又不止一条路。

宋锦月其实也只是想起在县城里,他们与几个书生打扮的人擦肩而过时,他二叔眼神不经意间流漏出的某种神采,她才有此一问。

看来,让她猜到了,只不过以后待时空真正融合,学文的几乎可以说是,一点用处都派不上的。

不过学文明理,条件允许,多念一些书总归是好的。

宋锦月这样一想,几天后去县城领米时,拐去书坊花五百文钱买了本三字经和百家姓。

“二叔,你有空教我识字吧,以后兴许用得上!”

自家小叔识字这个事,原主记忆中有,但原主不识字啊,她得伪装一下是不?

“好!”

宋海龙勾唇,答应下来,看不出来,这小侄女还挺认学,之前他教宋海涛,这小子不情不愿的,只学了一些简单的字就不愿意再学了。

“不止我,还有锦楠和韩陵,都得识字!”

宋锦月不容分说,将两个一脸懵逼的男孩拽了过来。

“那成,就带你们识字!”

对于自己,宋海龙今后是没什么想法了,自家孩子愿意学习,他当然也乐意支持。

之后的日子,宋锦月和两个弟弟就开始和宋海龙学认字。

没几天,宋锦月就把三字经和百家姓全都背下来了,字方面也认了一些,这倒是让宋海龙等人吃了个大惊。

“小侄女果真是聪慧!”

宋海涛一脸敬佩,反正他是听不进去这些东西,世间哪有那些个道理,谁厉害,谁就是道理了。

“成,今天就到这!”

宋海龙也检验了一下宋锦楠和韩陵的学习成果,俩小子已经可以拿树枝在地上写一些笔划简单的字了,也算是小有进步。

“都不错,奖励你们吃糖!”

宋海涛从宋老太屋里面抓了一把糖,一人分了两颗饴糖。

“出去不准说啊,不然以后就再也吃不到了!”

宋海涛分完糖,不忘警告韩陵和宋锦楠。

俩小子得了糖,都很高兴连连应是。

宋家日子过的好,其他人家就不容易了,每天靠着县城发的那点米,省吃俭用的艰难度日。

好多人家原本想稳定下来就去县城找点活计,长工短工都无所谓,赚点钱就行。

可哪成想到了县城,密密麻麻的人,全都是找活计的,哪哪都不缺人。

宋锦月过来领完米,来到集市那个挤满找活计人的地方,不出意外,他两个叔叔就在里面。

“二叔,小叔,你们都来这好几天了,找不着活计,咱先回家吧!”

宋锦月不想这俩人在这干站一天,现在由于各地挤入大量穷苦流民,想在这找份活计还真挺不容易的。

“你先回去吧,我们多等一会儿。”

宋海龙摇了摇头,现在虽然说是卖那头野猪赚了点钱,却也不能花一辈子。

“不如,咱们去猪市抓几头小猪回来养,再买些鸡仔,养好了也是可以赚钱的!”

这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现在就算找到了活计,工价也不会高,长工一日都不到百文,可想而知这俩人要干短工怕也赚不到什么钱。

除了宋海龙哥俩,村里面好多人都在这队伍里面,绝大多数都和兄弟俩一样,白在这站了好些天。

宋海龙认真考虑了一下宋锦月的话,可行性不是很高。

他们这儿挨着山,如果要养猪,手里也没什么粮,但可以走远一点,让它们自由觅食,不过到了冬天就不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