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

第十四章 妙儿下厨(二)

与北宋相比,盐却是现代菜肴必放的调味料之一。因此妙儿穿越后对那些沾了咸浓的酱的菜肴,吃一、两次还觉得挺新鲜的,可天天都吃、她很快就觉得不习惯了。

这让妙儿从小就盼望着吃上一回放了盐炒的菜,并且妙儿还眼巴巴的垂涎前世的各种美味菜肴近十年了,垂涎到这第十个年头时,妙儿已不再想吃什么让人流口水的美味菜肴了,只想着痛痛快快的用油、用盐炒一回菜来吃个饱!

因此妙儿这回难得有机会大显身手,炒菜时她自是痛痛快快的按照现代炒菜的习惯,使劲的从盐罐子里挖盐洒到菜里。这种炒法的特别是,菜色和菜味不会被咸浓的酱味所污染,能够让菜肴很好的保持色香俱全、原汁原味……

因此当妙儿把蒜泥白肉、黄瓜炒肉、醋溜白菜,并香喷喷的红烧鱼端上桌时,张大郎几人俱是大开眼界,并都一副垂涎三尺、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的表情,让妙儿见了心里有了小小的得意和骄傲———这下他们该知道她的厉害、不会再小瞧她了吧?

待妙儿把故意熬得稀稀的菜粥、和香喷喷的砂锅闷饭盛上桌后,性急的张三郎马上迫不及待的抢先夹了一筷子肉、一口塞到嘴里嚼了起来,哪知张三郎才嚼了几口、就很不给妙儿面子的一口吐了出来,只见他端起碗大口、大口的灌了几口白粥后,才一脸哀怨的吐出三个字来:“咸死我!!”

“很咸?”

妙儿见状一脸不信的自个儿夹了块肉片放到嘴里,那肉片一入口妙儿差一点就条件反射的把它吐出来———看来是太久没吃盐了,让她刚刚炒菜时因为心里怨念,一下子放了太多盐了!

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厨艺和面子,妙儿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,把肉片嚼了几口后硬吞了下去,吞完面不改色的说道:“我尝了下觉得不会很咸啊,就着稀饭吃正好!”妙儿说完才端起稀饭喝了一大口。

可惜张大郎和白汤圆显然更相信张三郎的表现,只见他们看了看桌上的几道菜后,最终都不约而同的把伸出去的筷子缩了回去,选择端起碗一个劲的扒饭,表现出宁愿吃白饭喝白粥,也不要吃妙儿做的那几碗菜。

妙儿见了当下就不乐意了,只见她一边把小嘴儿撅得高高的,一边霸道的给张大郎和白汤圆各自夹了一筷子菜,夹完挑着眉看着他们,以不容反抗的姿态、示意他们乖乖把菜吃下去。

张大郎和白汤圆对视了一眼后,最终只能苦笑着把碗里的菜给吃了下去,吃完两人马上拼命的喝白粥,尤其是白汤圆还一口气把一碗白粥给喝得见底了,可惜他才喝完白粥、妙儿就又笑眯眯的给他夹了一筷子红烧鱼……

白汤圆从小到大可没少被妙儿作弄,因此他一向都不敢随意得罪妙儿这个小魔星,更别提得罪了妙儿、张大郎兄弟也不会让他有好果子吃。因此面对妙儿的热情,白汤圆只能选择乖乖的把红烧鱼给吃下。

妙儿见白汤圆听话,脸上才有了满意的神色,并笑容可掬的问了白汤圆一句:“这菜不咸吧?”

白汤圆很有眼色的答道:“对!不咸,就着稀饭吃正好!”

“那鱼呢?好吃吗?”妙儿不甘心的继续追问道,心想不可能每道菜盐都下太多了吧?

妙儿一追问,白汤圆才后知后觉的回味了下红烧鱼的味道,这一回味他马上兴高采烈的说道:“这鱼不咸、很好吃,真的!”

白汤圆本来是想称赞妙儿红烧鱼做得好的,可他最后那句“真的”却让妙儿笑容瞬间减了几分,语气也变得有些“阴森森”的:“白汤圆,难道你先前说的都是假话?只有红烧鱼不咸、好吃,别的菜呢?”

“别的菜……”

妙儿那“阴森森”的目光让白汤圆觉得有些毛骨悚然,因此为了不被妙儿给吃了,白汤圆费力的咽了咽口水后、违心的说道:“别的也都好吃!”

“是吗?那你一定要多吃一点哦!”

说完妙儿马上给白汤圆又夹了几筷子“咸菜”,让一旁的张三郎见了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出了声,可惜张三郎才笑话完白汤圆,他的碗里马上就多了不少妙儿“细心体贴夹”为他夹的菜,随后一直正襟危坐的张大郎也不能幸免……总之,妙儿做出来的菜不好吃他们也得吃,而且还必须得说好吃!

张大郎和张三郎都知道妙儿要是的真发飙,他们铁定没有好果子吃,于是他们很快就聪明的一起闭了嘴,默默的把妙儿夹到碗里的菜都吃下去,一句话都不说、免得再自讨苦吃。

倒是白汤圆被迫吃了一小碗菜后,忍不住愤慨的问了妙儿一句:“四娘,你自个儿怎么不吃?”

妙儿明明是怕咸才不吃的,但她却一脸狡黠的答道:“我说了是专程做给你们吃的,我当然不能自个儿把菜都吃了,我不和你们抢。我做得这般辛苦,你们可得把这些菜都吃完哦……”

白汤圆和张大郎兄弟听了后脸色有点难看,但他们又不敢得罪妙儿,于是他们三人对看了一眼后,只能默默的一起低头、奋力的消灭一桌子的好菜。

所幸的是,妙儿的手艺其实还算是不错,那四菜一汤也不算是全军覆没,除了黄瓜炒肉咸了一些、蒜泥白肉焦了一丁点外,其余的两样菜倒也都还能入口,尤其是红烧鱼真的烧得很好吃。

虽然这次做的四个菜没有全军覆没,但失败的那两道菜还是打击了妙儿的信心,也让妙儿受了个教训、得了个提醒,不再自信满满的认为、做菜对她来说乃是小菜一碟。

因此从那次大展身手以后,妙儿开始老老实实的跟着刘婶学掌握火候、和拿捏调味料,并认真的重温前世会做的菜肴、找机会一一练习,慢慢的把做菜的水准给练回到原来的水平。

有目标、然后朝着目标前进的日子,让妙儿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的,也让她觉得日子还有盼头、坚信只要他们兄妹一起努力奋斗,就能过上想过的日子。可惜崔氏却见不得妙儿几兄妹日子过得安稳———到了张大郎必须缴纳接下来一年的束脩的时候,崔氏把早早就准备好的账本拿了出来,当着张光的面说以家里的现下的状况,已没法子凑齐张大郎的束脩了。

妙儿兄妹其实早就料到崔氏早晚会这样做,因此当崔氏提出只能让张大郎辍学、或是由他自个儿想法子时,张大郎表现得十分平静、一点都没感到惊讶,只说了句“这件事我会去找舅舅们商量”就不再多言。

而崔氏想要的便是这句话,这也是崔氏心里想要的结果———其实崔氏也很看好张大郎、期望他能高中扭转张家命运,她之所以提出让张大郎辍学、并不是真的要毁了张大郎的前程,而是想逼张大郎到尤家寻求帮助,让尤家来替张大郎出束脩。

这件事的最终结果,自然是张大郎靠着尤氏当年的安排、顺利的度过了难关,但尤氏当年也只为张大郎兄弟、预先缴纳了四年的束脩,让张大郎兄弟得以无忧的把书读完,其余之事尤氏也无力多做安排。

因此张大郎兄弟度过第一个难关后,很快就有第二个难关等着他们———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很快就要来临了,届时备受夫子嘉许的张大郎自是会被举荐去参考!真到那时,笔墨纸砚、路费、住宿费、打点关系等等,每一样都需要不少银子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6.29第二更奉上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